作为“深改12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如今有了更为清晰的推动路径。证监会10月22日发文称,在10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险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上,会议通报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围绕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听取意见建议。在此次会议中证监会提出,将从三方面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
会议提出,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证监会将从转化存量、引入增量、优化环境入手,逐步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一是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发展投资顾问服务,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向长期配置力量转变;二是以纾解政策障碍为重点,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研究完善引导资金长期投资的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三是以优化基础性制度为根基,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着力构建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事实上,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此次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任务。证监会在今年9月推出的“深改12条”中就明确表态,要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资金增量上来看,长期资金入市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助于股市的慢牛发展,完善A股市场的长线投资逻辑,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则进一步称,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有助于提振市场,并起到平滑市场波动的效果。“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入市的通道是畅通的,不过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并未达到此前监管给出的最高限30%,在百分之十几左右,但目前资本市场处于低位也为险资增加了买入时机。”郭金龙如是说。
证监会10月22日同时表示,资本市场重点改革任务的扎实有序推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为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提供更好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也坦言,养老保险资金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因为其中很多都有最低收益的保证,这也要求中国的资本市场制度更加的健全,这样才能让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能够有比较稳定持续的回报。
此次会议还强调,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力量,在优化投资者结构、维护市场稳定发展、提升市场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拓展市场参与深度潜力巨大。希望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坚定信心、积极行动,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市场化思维,进一步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二是坚持长周期业绩导向,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对外部管理人及金融产品的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着力提升长期收益水平;三是坚持强化投研能力建设,调整优化投研决策体系、投资制度安排,进一步加强股票市场研究和投资专业队伍建设,充分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投资收益稳定性;四是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资创新型企业,主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实体企业一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此外,某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还有助于解决险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该人士举例称,如险资投资A股市场,目前比较注重追求中短期价差收益,长期价值投资的市值占比相对较少;再比如在权益投资比例方面,虽然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上限为30%,但受未上市股权资产和长期股权资产占比较高,实际用于股票和基金投资的空间有限。
目前有市场消息称,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或将放宽至40%,并将根据资产负债管理评估结果采取差异化监管。上述资管人士表示,如果该比例放宽至40%,预计后期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将围绕两方面改善:一方面是权益投资比例仍有优化空间,中小保险公司出于负债成本压力考虑权益投资比例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对大型保险公司来说,也将充分利用权益投资比例放宽带来的灵活度,在低利率环境下会更加重视对权益资产的重视;另一方面是权益投资结构及持有期限的优化,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即将实施的背景下,高股息率、高ROE等核心优质股票将成为重要配置标的,保险机构的股票持仓集中度有望进一步上升,同时持股期限也将更长,会更为积极地推动权益投资从“择时”向“选股”转型。
关键词: 中长期资金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