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板块的金融服务配套活动,首届陆家嘴(13.580,-0.14,-1.02%)国际再保险会议于11月3日至5日在上海举行。
在11月4日的分论坛上,全国保险专业研究生教指委常务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对我国再保险市场的若干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强调,再保险机构应当立足民生做贡献。同时,在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盲目追求上规模、上速度的现象。
加速布局保险科技
郝演苏认为,立足民生做贡献乃国际再保险机构义不容辞之事。头部再保险机构正通过布局保险科技领域,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
近年来,再保险公司基于经验数据积累和风险定价能力的提高,支持寿险公司推出免核保或简单核保的高额定期寿险、重疾险、高端医疗险产品,产品不断升级,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以往被视为承保禁区的针对慢性病患者群体、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的产品也进入了再保公司的研发清单。
同时 ,再保险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不断丰富,常见的如电子核保手册、巨灾模型等。
再如,慕尼黑再保险在中国成立思韬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定位为为客户提供“保险科技”为主的解决方案,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技术。
瑞士再保险也在加速布局保险科技领域,通过瑞再研究院和保险方案解决部门参与了行为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等诸多科学与新技术研发的前沿领域。
专营寿险再保业务的美国再保险也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RGAX,作为转型引擎和独立的创新型机构,专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和对外合作,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科技有可能直接影响寿险再保险业务的创新。
“上述再保险机构的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保险领域的创新,而且在国际金融保险业的数字化浪潮中及时发现新趋势,关注新兴风险,通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拓宽了可保风险的边界,最终进一步强化其全球风险管理专家的领先地位。”郝演苏表示。
发达原保险市场是基础
“没有发达的原保险市场就没有国际化的再保险市场。”郝演苏谈到,要成为国际化的再保险中心,首先应当具备发达原保险市场这个基本条件。
发达的保险市场要有众多的市场主体,包括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经纪、代理、公估和投资咨询、律师、会计等在内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还要有先进的承保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
聚焦到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则应当秉承高起点、高标准,在符合我国对外开放原则和保护本国保险市场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严格对标伦敦、百慕大、新加坡三大全球再保险中心,取长补短,从亚太区域再保险中心起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郝演苏说,在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盲目追求上规模、上速度的现象,防止为了急于扩大分入市场份额,在缺乏风险管理动态分析的情况下,承接境外保险机构的廉价分出业务,影响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当利益。
“目前,我国部分保险机构为增加保费收入,盲目分入海外低价业务的现象,对我国保险市场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效应。”郝演苏称。
看好中国保险市场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加速,外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纷纷扎堆增资,表示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的看好,进一步助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
10月28日,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发布公告称,营运资金拟从3650万美元大幅增至1.865亿美元。目前,该增资方案尚待银保监会批准。
事实上,今年以来,德国通用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法国再保险均已表示对中国分公司增资。
9月24日,德国通用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通过增资,其上海分公司注册资本将由3亿元增加至4.39亿元。该增资方案待监管批复。
5月30日,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增资10亿元。增资后,其上海分公司注册资本将由15.45亿元增加至25.45亿元。银保监会已于9月17日批复该增资方案。
2月27日,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拟增加5530万元注册资本,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将由约20.09亿元增至20.64亿元。目前该增资同样已获批。
此外,外资险企也在频繁增资。如中荷人寿注册资本从23.5亿元变更为26.7亿元;恒安标准人寿注册资本从30.37亿元变更为40.46亿元;德华安顾人寿注册资本从12亿元变更为18亿元;安达保险注册资本从6.33亿元变更为7.55亿元;瑞再企商保险注册资本从5亿元变更为5.69亿元;富邦财险注册资本从10亿元变更为11.2亿元。上述增资均已获银保监会批复。
关键词: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