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正文

咖啡行业寒冬:星巴克疫情影响业绩承压

北京时间6月10日晚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公司发布公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截至6月底的第三财报季,营收下降约30亿美元-32亿美元,营业利润将减少20亿美元至22亿美元。预计2020财年中国和美国的销售额或将减少10%-20%。

随着战略的调整,公司也将重整门店业务。星巴克表示,2020财年公司预计在美洲市场每周新开设门店约300家左右,低于此前预期的600家。公司开店的同时也在大规模关店,计划未来18个月关闭约400家美洲门店。同时,星巴克还表示,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超过4400家,未来还将新开500家门店。

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星巴克的总市值超922.9亿美元。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约79美元/股,跌幅约为4%。不过,相比3月份的低位50美元/股,星巴克的股价涨幅已经超50%。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对咖啡行业的影响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对靠客流量支撑的门店系统的影响非常大,例如星巴克、costa等。第二是对场景类咖啡消费影响比较大,例如工作、商务、会友等场景消费,尤其是疫情期间的二月份、三月份。场景不匹配导致咖啡消费也出现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响,加速互联网化成为众多行业的选择,星巴克也加码数字化战略。但这能否帮助企业度过寒冬,互联网+模式是否可持续,还尚待观察。

业绩承压

《证券日报》记者在美国纳斯达克官网查询的星巴克公告显示,公司对其2020财年第三季度GAAP(通用会计准则)和非GAAP每股收益的初步估计分别为-0.64美元至-0.79美元和-0.55美元至-0.70美元。

另据星巴克透露,初步预期第四季度GAAP和非GAAP EPS介于约0.11美元和0.36美元,0.15美元和0.40美元之间;星巴克2020财年的GAAP和非GAAP每股收益的全年预期分别为约0.33美元至0.73美元和0.55美元至0.95美元。

疫情之下,星巴克的资金流动性能否足以帮助公司度过寒冬也引发了市场关注。

对于流动性事宜,星巴克向外界表达了积极的消息。公司称,鉴于公司的财务实力和公司的业务持续恢复,公司对在当前危机中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仍有信心。正如公司在最新的财报季披露,截至第二财季,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有26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借款总额为35亿美元。在随后的5月份,公司获得了5亿美元的定期贷款,以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包括偿还商业票据债务。此外,公司还发行了30亿美元的债券,以满足中期运营现金需求等。不过,多方融资下,公司预判2020财年的利息支出将增加,范围在4.35亿美元至4.45亿美元不等,而2019财年的利息支出为3.3亿美元。

此外,星巴克介绍,公司每周的“现金消耗”在4月份危机最严重时达到1.25亿美元,但根据销售和盈利能力预期改善等,预计在第三季度平均每周现金流将为正值。

中国市场复苏

目前星巴克中国市场的业务已经逐渐恢复。星巴克在发布的公告中介绍,目前99%的星巴克门店已经营业,90%的门店营业时长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400家。

6月10日,星巴克透露,在2020财年的第二财季,公司在中国暂停了新开门店,3月份重启门店拓展,在4月份及5月份,星巴克新开了57家门店,包括8家“啡快”概念店。

据了解,随着消费节奏的加快和国内竞争压力,星巴克早在去年在北京开设了全球首家“啡快”店,强调“在线点,到店取”,而这也是其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介绍,随着门店消费的上升,移动端下单消费的销售占比下降。移动端下单消费在销售中所占比例从2月最后一周约80%的高位下降到了5月最后一周的约22%。但星巴克表示,这一占比仍然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并且与第一季度的15%相比也有了显着提高,表明消费者有了新的下单习惯和场景。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星巴克时看到,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星巴克门店的客流量逐渐增长。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可以通过网上下单购买公司产品,但仅某些产品享受免费配送服务。

对于咖啡+互联网,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利性也成为了现在咖啡消费者的重要诉求,所以在“互联网+”趋势下,连锁咖啡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星巴克扩张用户规模。

不过,上述数字是否意味着星巴克的数字化转型成功,还依旧是个问号。毕竟近日来倡导互联网化咖啡的连咖啡被媒体报道出现了关门潮现象。

对此,朱丹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咖啡互联网化一定不能停留在口号阶段,而是真正的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这样才能享受到家服务、外卖服务的市场红利。

行业分化提速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相比疫情期间,一些中小型咖啡店、单体咖啡店的客流量逐渐增长。但是否意味着扛过了行业寒冬,还是个未知数。

在朱丹蓬看来,疫情已经成为咖啡行业分化的加速器。目前,咖啡行业也上演了强者恒强的态势。

“疫情考验的是企业的博弈能力、抗风险能力、品牌能力等,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咖啡企业收缩战线,关闭客流量偏低的门店,保留核心门店及聚焦核心商圈,对于其过冬还是有帮助的。”朱丹蓬认为。

尽管消费并未报复性到来,但市场仍对中国的咖啡市场持积极态度。东兴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我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速较快、空间尚大。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咖啡人均消费量仅为德国的0.71%,美国的1.6%。全球咖啡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元,而我国目前只有约700亿元,与人口比例差距较大。同时,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2025年,预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参考日本的咖啡消费发展,30年后我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超5万亿元。

“在中国的咖啡市场扩容、增长、爆发的过程中,目前只有细分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尚未有全行业的龙头企业。预计2023年中国的咖啡行业进入稳定期之后,有可能出现大型的企业,但也是在细分市场份额较大。”朱丹蓬表示。

(记者 张敏)

关键词: 咖啡行业

热门资讯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