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有了券商牌照,对于券商股不是利好消息,这说明券商牌照价值下降,原来一些银行会以并购来拿牌照。”
一则券商被“抢饭碗”的传闻搅动市场。
端午节假期期间,有媒体援引权威人士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传言中更是提及了“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对于此传闻,6月28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已关注到媒体报道,证监会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不过,该发言人称,“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商业银行若真获券商牌照,将带来哪些改变呢?
盛传“银行试点设立券商”
事实上,早在5年多前,“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就曾被监管层提上改革日程。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明确提出实施公开透明、进退有序的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制度,研究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期货业务牌照;支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参股的方式探索综合经营。
2015年3月,时任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券商牌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但政策落地尚无明确时间表。在监管发声后不久,2015年7月,也曾首次传出交通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的消息。2019年4月,工商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的消息又开始流传。不过,截至目前,均尚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如今,银行要拿券商牌照传言又起。据《财新周刊》近日报道,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6月29日,建行、工行相关人士均对相关媒体回应称,目前未得到相关消息,对市场传闻不予评论。
券商牌照放开是大势所趋
从目前的法规来看,《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国家另有规定除外。
虽然暂受制于政策限制,但在业内看来,券商牌照的放开是大势所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券商行业,不能算严格意义的投行。而国内的银行也不仅仅做传统商业银行的事情,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有投资银行部的,自营证券投资也存在。所以,让银行重回混业,本身就是顺水推舟。”
从国际趋势看,混业是主流。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分析表示,像德国、瑞士等国家一直是混业经营状态;美国吸取大萧条的教训,在上世纪30年代确立了分业经营原则,英国、日本效仿,但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和金融业活力,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相继解除禁令、默许,甚至鼓励大中型银行的混业经营,允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相互渗透、充分竞争。
“事实上,并非混业经营从根子上容易出风险,还是更多地要看能不能正确地‘混业’。”薛洪言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提升,防火墙问题不再是障碍,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混业经营也自然被提上日程。
虽受制于法律限制,但已有多家银行在通过“曲线”方式开展券商业务。例如,中国银行通过全资控股的中银国际设立并控股了中银证券,2020年2月26日,中银证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也成为国有大行旗下唯一一家A股上市的券商。
着眼点在于直接融资
那么,银行有了券商牌照后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盘和林认为,银行拥有券商牌照后,直接融资将逐步取代间接融资。“现阶段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也就是银行贷款,但是发达经济体大多数是直接融资为主,即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还是需要银行混业经营,即便未来储蓄搬家了,至少通过证券经纪和自营,可以保持业绩稳定”。
“银行入局券商牌照,着眼点在于直接融资,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比如,老大难的问题——投贷联动。投贷联动将股权投资和银行贷款结合,能发挥‘1+1>2’的效果。但投贷联动,需整合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分业经营下的商业银行根本做不到得心应手。”薛洪言认为,投贷联动,讲究“以投补贷”,用投资收益弥补贷款风险损失,但要获得股权投资收益,项目退出是大前提。对银行而言,只有补齐了券商牌照,前期投贷联动,后期上市辅导,一条龙服务,IPO退出有望,整个业务才能“活”起来。“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后,有能力涉足资本市场,还能反过来带动企业深度参与资本市场”。
盘和林也坦言,随着银行有了券商牌照,对于券商股不是利好消息,这说明券商牌照价值下降,原来一些银行会以并购来拿牌照。“不过,随着金融开放,一些小型牌照多的银行,对于外资吸引力上升。不排除大型并购的可能性”。
关键词: 券商,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