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日(25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
记者:我们关注到7月货币信贷数据保持了平稳,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松紧度发生改变?下半年,货币政策如何更加灵活适度?我们看到MLF利率和LPR连续四个月保持不便,这是否意味着降准降息的必要性有所降低?谢谢。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单个月份的信贷数据往往受到季节性、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有一些小的波动,是正常的。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要看货币信贷的整体变化趋势。7月份银行体系新增贷款9927亿元,同比少增约630亿元,是基本持平的状态。如果剔除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后,7月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新增1.02万亿元,同比多增2135亿元。前7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3.1万亿,同比多增2.4万亿元。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来看,7月末M2增速是10.7%,增速比上月略有下降,但是我们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是12.9%,增速比上月有所提高。总体看,M2和社会融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分别提高了2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7月末的M1增速6.9%,是2018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表明企业经营活跃度上升,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同时,贷款结构优化,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4%,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总体看,货币政策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增长态势,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性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根据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灵活把握调控的力度、重点和节奏。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是名单制管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相对市场化一些,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更加市场化,当然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的贷款利率也保持在5%以下,之后又出台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潜力,如期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通过疏通利率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利率。
总的来看,这些措施是适度的、精准的,也是有效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情绪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货币政策需要有更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那就是三个不变,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我们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这样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退出问题。
下一阶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总量上,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向潜在增速回归。结构上,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引导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提升潜在产出水平。价格上,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实现为市场主体减负1.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
刚才记者朋友关心下一步LPR和贷款利率走势问题,我想说明一下。LPR是报价行根据自身对最优质客户实际发放贷款利率的水平,在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代表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础上加点报出,加点幅度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LPR和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麻辣粉”利率的点差并不完全固定,体现了报价行报价的市场化特征。如果我们观察4月份以来MLF利率和LPR虽然保持不变,但实际上每个月报价时都有几家报价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等因素调整报价,由于最后取一个算术平均值,还没有达到0.05%的就近取整步长,所以使得最终发布的LPR没有变化。未来LPR的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趋势、通货膨胀形势以及贷款市场供求等因素,具体要看报价行的市场化报价。同时也应当看到,LPR和贷款利率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2020年7月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一年期LPR的降幅,体现了LPR改革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的效果。随着LPR改革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谢谢。
关键词: 货币政策